时间:2024/4/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pf.39.net/xwdt/180102/5972921.html
大唐是诗歌的多元鼎盛时期,有无数诗人在诗坛光芒万丈,一创辉煌,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也有不让须眉的女诗人,在诗坛上绘成了浓墨重彩。(一)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绩却堪比男儿。她一路走来,当真是毁誉参半。她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赐名“媚”,人称“武媚娘”。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在寺中写下这首《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史上说这首诗是为了唐高宗李治写的,也许正是因为这首诗才让唐高宗想起了寺中的她。(二)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曾因聪敏善文得到女皇武则天的重用,封为“内舍人”,有“巾帼宰相”之名。提起上官婉儿,人们不止会想起“巾帼宰相”,还有她教人争相效仿的“红梅妆”。她写过一首思妇怨夫不归的五言律诗《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以思妇的口吻,将妻子情真意切的怀念久未归来的丈夫的情景塑造了出来。(三)红笺校书——薛涛薛涛,字洪度,她自幼聪敏,八岁能诗,通晓音律,多才多艺。后来随父贬到四川成都,十四岁父亡,为生计十六岁入乐籍。纵观薛涛一生,人生路坎坷,情路亦坎坷。她因才华受韦皋赏识宠爱,甚至想聘其为“校书郎”,虽未成功,人们亦称她“女校书”。后来她与元稹的姐弟恋结束后,迷上了自制一种桃红色的彩笺写诗,后人称为“薛涛笺”。有人认为这两段情缘最终磨灭了她所有的热情,最后身披道袍,隐居浣花溪畔,孤独终老。《春望词》就是她隐居时所作。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薛涛死后,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墓碑“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四)金缕秋娘——杜仲阳杜仲阳即杜秋娘,十五岁时,成为镇海节度使李锜府上的歌舞伎。据说她对表演别人编成的节目不甚满意,于是自己谱写了一首劝诫他人珍惜时间,莫负韶华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正是这首契合李锜心意的诗,让李锜立时纳她为妾。后来李锜死后,杜秋娘以歌舞伎的身份入宫为奴。有一次,她为唐宪宗李纯表演了《金缕衣》,宪宗对其一见钟情,封其为秋妃。此后她不仅是宠妃也是机要秘书,宪宗常常与她商讨治国大事。也有人认为这首《金缕衣》存在争议,并非杜秋娘所作。(五)女中诗豪——李季兰李冶,字季兰,容颜貌美,从小就显露诗才,天赋极高。李冶六岁那年,写下一首有关蔷薇的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因“架却”,谐音“嫁却”,她的父亲便认为此诗不祥,觉得她小小年纪就知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离经叛道,而后来证明父亲不幸言中。李冶十一岁就被父母送到玉真观出家为女道士。现在来看,也许会觉得父亲未免太过绝情,仅仅因一句诗词就断言女儿将为失行妇人,将女儿送到寺院,如果放在身边悉心教养,又怎知不能教其改变。李冶写过一首《八至》,诗云“至亲至疏夫妻”。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刘长卿曾称她为“女中诗豪”,她还有一首很有名的《相思怨》,后来被谱成琴曲《湘江怨》,也叫《湘妃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六)痴情道士——鱼玄机鱼玄机初名鱼幼薇,当时生于长安普通家庭,从小就敏而好学,才思出众,十五岁被李亿纳为妾,后来李亿的原配夫人嫉妒鱼玄机受宠,李亿就让鱼玄机在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了。她对李忆一往情深,曾写下情深意切的《江陵愁望寄子安》。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姑娘呀,这样的男人当真值得你如此的痴情吗?(七)歌坛天后——刘采春在唐朝,薛涛,李冶,鱼玄机还有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唐朝的刘采春,堪比现代的邓丽君。她不仅有着夜莺般的嗓音,还有着无与伦比的美貌,更是才华横溢的创作型歌手,歌声彻云。当时的江南,采春一《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曲》就是她的《啰唝曲六首》。其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就像杜秋娘的《金缕曲》存在争议一样,也有人说此诗并非刘采春所作,但也不无嫉妒女子才华而肆意揣测之嫌。可能人们更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lingzx.com/jlxfc/142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