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点上方蓝字“说人说事说东西”加 画额: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跳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 2 韩国 端午节 江陵端午祭:韩国现在唯一完整保留端午习俗的是江陵,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最著名文化庆典之一,韩国也已经成功把这个习俗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江陵端午祭”祭祀的是以大关岭山神为代表的诸多神灵,除了举办多种祭祀仪式外,当地还会组织很多其它的活动,比如摔跤、荡秋千、拔河、射箭等比赛,还有假面舞、烟火表演、端午放灯等活动,整个端午祭持续一个月之久。 韩国端午节则是一个意向于“敬天祭天”的节日,为祭祀12位韩国传说中法力高强的天神而设,称作“上日”,即神的日子。因为其中包含的这种“神性”,也有人把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习俗统称为端午祭。因此,韩国端午节更像是民众祭祀上天、祈愿吉祥、辟邪消灾的举国祭典。 送神仪式、巫卜祭祀,颇具民族特色的面具舞,与中国相似的狮子舞,以及各类歌谣演唱的活动。在男子间,摔跤的活动非常具有人气——这被认为可以展现男子气概,韩国各地的摔跤表演也因此人气很高。 在韩国的端午习俗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他们对菖蒲的执着。在端午祭期间,韩国人有用菖蒲水洗头和喝菖蒲水的习俗。尤其是妇女和小孩子,为了避免在接下来的梅雨季节伤风害病,要使用菖蒲水洗头,并且把菖蒲做成簪子等饰物别在头上。 在韩国民间,时常可以看见妇女们端着水盆,盛满制作好的菖蒲水,和孩子们一起,一边洗头一边说笑,这已经成为韩国端午祭最为著名的习俗之一。 在当地传统文化中,妇女还要用菖蒲的制品来化妆,这种独特的妆容被称作“菖蒲妆”。男子在此期间则要把菖蒲叶别在腰间,用以去除灾祸,在之后的日子里顺顺利利,威威风风。 《东国岁时记》中记载到,在古代韩国,君王会在端午时赐群臣以艾草,用小杆缠绕并束之以彩花。可见,韩国端午文化对于草本与吉祥的联系由来已久。 而饮食方面,韩国端午祭也与中国体现出了一定差异。一方面,与中国的粽子不同,韩国端午祭的民间食物是艾草青团和独特的“艾子糕”,它们是韩国端午祭的象征性美食。除了这些糕点,韩国端午文化对于樱桃也有很大的热情。在端午期间,樱桃酒、樱桃布丁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端午节,韩国人不吃粽子,但是跟国人一样“重用”艾草。端午节当天,韩国家户户都会摆上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用菖蒲水洗头求吉利。 但韩国端午祭中还是有一些和中国端午相似的习俗:如喝雄黄酒、缠绕或是编织五彩绳、制作荷包等,从中能够看出中国古代文化对韩国的深远影响。 中国端午文化对于韩国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艾草束的习俗了。前文中已经提到的艾草束彩花和以艾为虎,便是参考了中国的习俗。《岁时杂记》中记载的“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的风俗,很有可能正是韩国相关习俗的源头所在。 3日本 端午节 悬挂鲤鱼旗:风俗源于中国《后汉书》中的鲤鱼跳龙门,希望男孩长大后有出息。日本的端午节是在其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的。日本人过端午的主要活动是吃粽子和柏叶饼,并喝菖蒲酒,目的是为了避邪。 由于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精神的“尚武”是谐音,所以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为了让男孩们茁壮、健康成长,将来事业有成,人们会在家门口竖起鲤鱼旗,摆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战帽,有望子成龙的寓意。 日本平安时代,贵族阶层引入了中国的端午节。江户时代,端午节的各种要素已经普遍存在于日本的民间生活之中。端午节,日本人也吃粽子,但是粽子比中国的要尖要长。 4新加坡端午节 “娘惹粽”,吃粽子、赛龙舟。新加坡,华人都会过端午节,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之际,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每年端午节前后,新加坡的东海岸公园会举办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 新加坡最为闻名的“娘惹粽、花汁粽”却与中国很多地方的粽子风味不同。还因此形成了一个菜系,就叫娘惹菜系,是中国传统菜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菜系合并而形成的特殊菜系,是传统中华料理与东南亚香料的新结合,风味非常独特。 花汁粽,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制而成的,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大小,色泽诱人,吃起来清香可口。 而新加坡的端午美食娘惹粽,正是中国传统小吃与新加坡本地香料结合的产物。原本用来包裹粽子的黑竹叶或青竹叶被换成了当地的班兰竹叶或是香草叶,使得粽子产生了独特的异域香味。 除此之外,粽子在用料上具有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地区)的特点,采用冬瓜糖、腌猪肉、酱油和糯米进行制作。除此之外,再加入当地的虾仁、香料、酱料等。 娘惹粽,马来西亚的创意粽,又称为蓝粽,外表色泽如同中国青花瓷,十分特别,既美丽又浪漫,光看看就觉得赏心悦目。 有些娘惹粽甚至还会添加一些当地特有的食材,让粽子呈现新的颜色,比如可以染色的香草等。这种独具特色、深受欢迎的“娘惹粽”,正是新加坡把中国文化和当地特色相结合的体现。 5马来 西亚 裹粽比赛,在马来西亚,华人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对于马来西亚华人来说,端午节不单是一个节日,更是宣扬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机。他们会通过裹粽比赛和赛龙舟等方式,庆祝中华民族的这一重要传统节日。 6越南端午节 越南人还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并在身上佩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 越南人尤其重视戴五色线驱虫,阴历五月初五是越南端午节,在这一天清晨,大人们会给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戴五色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认为黄姜有避瘟疫、解毒和防疮等功效,在每年春夏交替时吃黄姜饭可避免受到一些疾病的侵扰,所以越南人在端午节这天会吃黄姜糯米饭。 7美国端午节 赛龙舟,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参加中国各地举行的龙舟赛,美国人逐步开始了解并参与这一活动。时至今日,中国的这项传统运动已经悄悄渗入了部分美国人的运动习惯,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 不只是赛龙舟,粽子在美国也很受欢迎。每年端午都会有很多华人饼屋推出各种风味的粽子,潮州、客家、台南粽等都有,味道有甜有咸,很受美国民众喜爱。 从年开始,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已逐步变成了美国传统的文化节日。中国的传统运动赛龙舟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从旧金山、纽约到沿密西西比河周围的很多地方,都有人专门组建了龙舟队,目前有多支。 8英国端午节 龙舟节,在英国,很多当地人早已把看龙舟、吃粽子当成了每年端午期间的“固定项目”。 中英文化交流年,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龙舟庆典活动搬上了英国曼彻斯特的索尔福德港,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华端午龙舟节”让英国人大饱眼福。“剑桥端午龙舟节”也吸引了多名华人华侨、当地居民、学生以及游客参加。 9德国端午节 趣味龙舟赛,赛龙舟活动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年,开始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德国人不仅喜欢传统龙舟比赛,更喜欢各种趣味比赛。 年,在德国登司塔福斯坦市举行的趣味龙舟赛上,选手们穿着经典条纹衫,头戴浴帽参赛,十分搞笑。比赛不在乎输赢,重在娱乐。现场广播里还会不断复述屈原投江、渔夫划舟抢救和击鼓赶鱼的故事,比赛的时候还会播放中国民乐“将军令”。 怎么样呢?看了这么多,你最想去哪里过端午节?其实不用看外国,就看咱们中国就地大物博,每个省都有不同的过节样子,看看下面这幅图,看起来这样的端午节才更好玩哦。 -END- 说人说事说东西/对比对比更…… 长按右边北京中科医院白驳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