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干行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这是李白《长干行》中的最后一句。 《长干行》当是一首流传至唐代的民谣歌曲,经过#李白#的妙手改造,成为一首经典唐诗。全文如下: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长干行》里反映的是商人的生活。李白出身于商人家庭,商人的生活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长干行》以一个商人妇人自述的口吻,回忆自己的丈夫,娓娓道来,情感真挚、信念坚贞。 丈夫是生意人,经常要出门在外。从诗中内容看上去,是沿长江上下游做贸易,来往要经过三峡那个险恶的地方,不免让人担心。 时间久了,难免思念“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丈夫。就把从小开始的事情都回忆一遍。最后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只要丈夫的书信告知,我就要去迎接他回来,不怕路远,哪怕是去到长风沙那个遥远的地方。 长风沙在哪里呢,就是今天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看这个区的起名就知道,当在长江边上。 从金陵(南京)到长风沙有多远呢?综合网上的信息,应当在-公里之间。就古代来说,这是很远的距离。 2.金陵情 《长干行》这首诗写于李白出蜀后金陵漫游期间。或许李白到金陵来就有不少商人接待过他。李白曾说自己散金三十余万——真是“崽花爷钱不心疼”!碰到落魄的人,能帮助就尽量帮助——真是豪!李白不仅极具侠义精神,还落实到位。 当然,后来,千金散尽,李白把自己也给整成了“落魄公子”,此处不提。 李白豪爽、大方,既有钱又有才,在金陵应当是极受欢迎的。像李白这种朋友,大家都乐于交往。不妨看下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这首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青春飞扬,这种年轻人之间的离别,一点也不哀伤。 金陵应当是让李白诗艺日臻完善的地方。在这儿,李白学习了很多六朝以来的民歌,如《西洲曲》、《子夜歌》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李白的诗歌观念之一。要是回顾李白年轻时代的诗,你会发现,结合民歌的风格可不少。如这首《杨叛儿》: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既清新又暧昧。也是醉了~ 3.长风沙 令李白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以后,他会沿着《长干行》一诗中丈夫经过的那条商路,沿长江上游前行。 前行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荣归故里,而是流放。 李白由于加入在政治上被定性为“谋反”的永王李璘的军队,并且写了不少赞美诗,如《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共写了十一首诗,证据确凿,罪无可赦——“世人皆欲杀”(见杜甫《不见》一诗,此时杜甫当在皇帝处,知道大家是怎么讨论处置李白的)!虽经多方营救捡回一条命,但责任还是需要承担的。最终被流放至夜郎(治所在现在的贵州省正安县西比)。从安庆到贵州,路有多远。看下面的地图就知道了。 当时的贵州,还是个边疆之地,没文化的地方。不信,你数数唐朝的诗人,有哪个是出身于贵州这一带的。 李白的流放之旅,是沿长江而上,出发地,就在长风沙。 李白加入永王的军队一事,从李白自己的角度来看,是希望发挥余热,报效国家,实现“匡济天下”的志向——因为永王是按唐玄宗的旨令行事的,光明正大。没想到太子李享登基,成为新的皇帝唐肃宗。那在肃宗的眼里,永王这支军队就是未经授权的,是叛军,是眼中钉肉中刺,必须拔之而后快。事情最后演变成这样的结果:永王被杀,李白被抓,关入大牢。 最终,李白被判流放。 公元年,58岁的李白从长风沙出发,开始自己的流放之旅。 此时,李白正生着病。出发时,时节正是十二月,天降大雪,气色阴沉。 没多少人能理解李白那一腔热血报国之心。设想一下,当李白披镣带铐地乘船出发,回望越来越远的长风沙时,心中该有多痛。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替李白太过纠结。一路走走停停一年多后,就遇到天下大赦。李白就释放了,回归自由。那种心情真的不要太爽,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最后,李白又回到出发的地方,从长风沙上岸,回家。 谪仙诗豪李白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44.2购买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lingzx.com/jlxtq/141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