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6/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在钟祥市双河镇,有个世人皆知的乐乡关,它坐落于乐乡关村与国道旁,可别以为他是近代的地名,其实他已经有近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地名大辞典》:“晋置(公元年),南宋为荆州武宁郡治,隋属竟陵郡(郡治石城(郢中)),……五代周并入宜城,今湖北荆门县北九十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亦有相应记录。曾为盛极一时的武宁郡、鄀州的郡、州治所在地。乐乡关,还是荆襄古道(荆楚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荆襄古道是古代从西安、洛阳,经襄阳达荆州的陆路大道,始于商末周初,历经各朝修建完善,成为我国境内最重要的国道(官道)之一,唐初,尉迟恭在襄阳荆州路段设置乐乡关,自此载入中国交通史,成为襄荆古道上一个主要通道与重要关隘,因乐乡县而得名,受到历代军事、文学家所重视。乾隆三十二年,将丽阳司、驿、乐乡关、双河口一带改属钟祥县。这里有座神奇的“关桥”,当地民间盛传“正月十五爬关桥,爬了关桥腰不疼”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附近集镇的人们象赶庙会一样,人人都来“爬桥”,因桥陡人多,可谓人头攒动、前面人的脚与后面人头很近,其除了祈祷健康外,另一个秘密就是,“关”与“官”同音,又有“升官发财、平步青云”之意,所以人们争先恐后纷至沓来。民国时期,扩修了襄阳到荆州沙市的公路,荆门、钟祥县境内自大石山斑竹铺,抵龙会桥接江陵县境,全长华里,丘陵起伏,蜿蜒崎岖,又有乐乡河……竹陂河等多条宽达三十多米的河流,大致走向于如今的国道襄荆段基本相同。旭冉公司老总张俊的爹爹,已有95高龄,老人家告诉我们,我们眼前的这座老桥,就是民国年间所修荆襄古道的力证,如今,此处古道已废但大桥仍安然无恙。这里,还有个读书人与百姓都很敬重的文昌阁,原为古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学子魁星高照而建的楼阁,在唐名将尉迟恭设置乐乡关之后,又迎来了另个大文豪,他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原来,陈子昂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夜宿文昌阁,即兴写下脍炙人口的《晚次乐乡县》(注:次即停留之意)“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全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大大提高了乐乡县知名度,《荆门州志》亦有相应记载。传说中的文昌阁早已不复存在,其遗址四周的院墙尚存,除了几个低矮的平房,已经看不见当年的繁华模样,当今只有一个粗大的银杏树,可以默默地向大家诉说一段曾经的辉煌外,这里,上世纪60年代,曾做过学校……,后来,还做过镇里的养老福利院,门上的墨迹尚在,可惜,在缺乏有关单位管理的当下,眼睁睁看着寂寞小院继续荒芜,半人多高的杂草,每年“一岁一枯荣”的顽强生存下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lingzx.com/jlxxw/144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