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 重点难点 掌握 肝脏、脾脏、胰腺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熟悉 胃肠道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了解 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一、脾损伤 二、肝损伤 三、胰腺损伤 四、胃和十二指肠损伤 五、小肠损伤 六、结肠损伤 七、直肠损伤 八、腹膜后血肿 一、脾损伤 (一)特点 1.腹部损伤中最常见,可达40%~50% 2.慢性病理改变(如有血吸虫病、疟疾、淋巴瘤等)的脾更易破裂 脾损伤 (二)诊断 1.受伤史:特别是左上腹的受伤和左下肋的骨折情况 2.腹痛:起于左上腹,以左上腹最明显 3.失血、低血容量表现,甚至休克 4.检查:血常规、超声、CT、腹腔诊断性穿刺等 剖腹探查:脾破裂 (三)处理 1.保守治疗 (1)血流动力学稳定,脾破裂局限,可试行保守治疗 (2)病例选择得当,保守治疗小儿成功率高于成人 (3)主要措施:绝对卧床休息至少1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止血等 (4)严密观察,病情进展无法保守及时外科手术处理 2.外科手术治疗 (1)出血量大者:边抗休克,边紧急手术,血液回输 (2)保命第一,保脾第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留脾脏或脾组织 (3)保脾手术方式:生物胶粘合、单纯缝合修补、脾动脉结扎、部分脾切除等 (4)脾中心部碎裂、脾门撕裂或有大量失活组织,高龄及多发伤情严重者需行脾切除术 二、肝损伤 (一)特点 1.右肝破裂较左肝多 2.腹腔内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 3.同时可能伴有胆道损伤 术中探查发现肝右叶破裂 (二)诊断 1.受伤史:特别是右上腹部的受伤和右下肋的骨折情况 2.失血表现,甚至休克 3.伴胆道损伤时,腹痛、腹膜刺激征更为明显 4.血液可通过受损胆管进入十二指肠而出现黑便或呕血 5.检查:血常规、超声、CT、腹腔诊断性穿刺等 肝右叶破裂 (三)处理 1.非手术治疗 轻度肝实质裂伤、血流动力学稳定、经补充血容量保持稳定的伤员,可在严密观察下进行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1)基本要求:确切止血、彻底清创、消除胆汁溢漏、处理其他脏器损伤和建立通畅引流 (2)手术方式:暂时控制出血(Pringle法)、清创缝合、肝动脉结扎、肝切除、纱布填塞 法等 三、胰腺损伤 (一)特点 1.在腹部损伤中因位于深部,少见,约占1%~2% 2.损伤常位于颈、体部 3.损伤后易并发胰漏或胰瘘 4.死亡率高达20%左右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有较明显腹膜刺激征 2.易并发胰漏或胰瘘 3.体液淀粉酶升高有一定参考价值 4.影像学检查提示胰周积液 (三)处理 1.原则 (1)高度怀疑或诊断为胰腺损伤、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应立即手术 (2)因腹部损伤行剖腹探查,怀疑胰腺受损可能是,应探查胰腺 2.手术方法 (1)胰被膜完整:引流为主 (2)胰部分破裂、主胰管未断:修补为主 (3)胰颈、体尾挫裂伤:胰腺近端封闭,远端切除 (4)胰头部严重挫裂伤:胰头端封闭,远端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 (5)胰头损伤合并十二指肠破裂:必要时旷置十二指肠,胰头严重损毁确实无法修复时才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四、胃和十二指肠损伤 (一)特点 1.闭合性损伤时胃很少受累,约占3.16% 2.十二指肠损伤较少,发病率约为1.16%,常见于二、三部损伤 (二)临床表现 1.胃损伤症状 损伤未及全层:无明显症状 全层破裂:剧烈腹痛及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消失,膈下游离气体 单纯胃后壁破裂症状体征不典型,不易诊断 腹腔内部分:可有早期腹膜炎 腹膜后部分: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 (三)外科治疗 1.单纯修补术:裂口小,边缘整齐,血运好且无张力者 2.带蒂肠片修补术:裂口大,不能直接缝合者 3.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十二指肠第三、四段损伤不宜缝合修补者 4.十二指肠憩室化:十二指肠、胰腺严重损伤者 5.其他:浆膜切开血肿清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手术方式 五、小肠损伤 (一)特点 1.早期即可产生明显腹膜炎症状 2.小肠穿孔早期表现可不明显,随时间推移可有腹痛、腹胀 3.仅少数病人有气腹征 4.部分病人小肠裂口被内容物堵塞,可无弥漫性腹膜炎症状 小肠穿孔:X线示气腹征(膈下新月影) (二)治疗原则 1.除非条件不允许,否则均需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以简单修补为主,损伤严重时行小肠切除吻合术 小肠缝补 小肠吻合 六、结肠损伤 (一)特点 1.结肠内容物液体成分少而细菌含量多,腹膜炎出现较晚、较重 2.部分结肠位于腹膜后,易漏诊造成严重腹膜后感染 (二)治疗 除少数裂口小、腹腔污染轻、全身情况良好的病人可考虑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外,大部分采用“一期造瘘,二期吻合”的方法 结肠造瘘示意图(正、侧面观) 七、直肠损伤 (一)特点 1.损伤在腹膜折返之上,临床表现同结肠破裂 2.损伤在腹膜折返之下,将引起严重的直肠周围间隙感染,但并不表现为腹膜炎,易延误诊断 直肠解剖图(冠状面观) (二)治疗 原则:早期彻底清创,修补直肠破损,行转流性结肠造瘘和直肠周围间隙彻底引流 1.直肠上段破裂:行剖腹修补,如毁损严重,可切除后端端吻合,同时行乙状结肠 双腔造瘘,2~3个月后闭合造口 2.直肠下段破裂:充分引流直肠周围间隙以防治感染扩散,并施行乙状结肠造口术, 使粪便改道直至直肠伤口愈合 八、腹膜后血肿 (一)特点 1.多系高处坠落、挤压、车祸等所致腹膜后脏器损伤,骨盆或下段脊柱骨折和腹膜后血管损伤引起的 2.出血时,血液在腹膜后间隙广泛扩散形成巨大血肿,可渗入肠系膜间隙 (二)临床表现 1.因出血程度与范围各异,临床表现不恒定 2.髂腰部瘀斑(GreyTurner征) 3.内出血征象、腰背痛、肠麻痹 4.血尿 5.里急后重感,直肠指检骶前区触及有波动感隆起 (三)治疗 原则:除积极防治休克、抗感染外,多数需行剖腹探查 1.后腹膜无破损时:视情况处理,必要时切开腹膜止血 2.后腹膜已破损时:找到并控制出血点,必要时填塞纱条 3.如血肿在腰大肌外缘,膈脚和骶岬间,血肿可能来自主要血管、胰腺或腹膜后十二指肠损伤,应探查止血,处理相应脏器损伤 --------------------------------------------------------- 以下是可爱的原创凑字数内容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2、为何要添加标签:添加话题标签后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方便大家阅读。 3、声明:该内容以九版内科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为方便大家学习考试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 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有不适,医院就医。 内科学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它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lingzx.com/jlxxx/115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