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秦灭掉韩国之后,五代韩王之相的后人张良准备报仇,他的计划是刺杀秦王,当然以他个人的能力肯定完不成这个任务,所以他需要找帮手。他经过深思熟虑去找了仓海君,很奇怪的是,这个仓海君愿意帮他,还给他提供了可以使用斤大铁椎的大力士。

张良过海

那疑点就来了,其一:既然敢给张良提供帮助,就不怕秦始皇的报复,因为一旦刺杀失败刺客被抓,供出仓海君的可能性非常之大,那需要确定的就是仓海君并不在秦始皇的管辖势力范围之内。

解读《汉书·张良传》的曹魏人如淳说:“秦郡县无仓海。”如此可以确定秦始皇的手伸不到仓海君那么远。根据《史记·留侯世家》:“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那张良应该是出了国境一直向东出渤海而去,目的地是东夷貊(mò)秽国。

《括地志》说:“貊秽在高丽南,新罗北,东至大海西。”朝鲜学者李瀷(yì)也称“张良之狙击,东见仓海君。说者谓仓海,即秽国,以今江陵当之。”大致在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韩国分治的江原道地区。

仓海君

仓海君

这地方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才归顺,在《汉书·武帝纪》中有记载,时间是在武帝元朔元年(前年)“东夷薉(huì通濊、秽)君南闾等口二十八万人降,为苍(仓)海郡。”那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仓海君就是正当的了,而这个仓海君也确实属于今天朝鲜半岛的人。

那第二个疑点也来了,一个远在朝鲜的人为什么要帮张良?他又不是国际主义战士,为什么要冒那么大的风险?惹下了秦始皇,跟捅了天差不多,虽远必诛,不是自找麻烦?有两种解释:一是张良既然毁家纾难,手里还是有不少的钱财,他们之间是一种江湖交易,仓海君只管收钱供货,其他一概不论。二是他们本就是同源同种的韩国人!这个观点提出来,可能有人有点吃惊,但稍安勿躁。

张良

朝鲜学者李瀷也认为三韩之称与中国战国时期的韩国有关,这是因为在战国时期就有不少人为避战乱和徭役逃亡到朝鲜半岛,他们当中自然有不少韩人,尤其是秦灭韩国之后,更有不少人流亡至此,他们自称韩人,并影响了当地的土著,使部分当地人也以韩人自称。

这些亡国的人必然怀着对秦的深仇大恨,而深知这一点的张良才不惜远赴朝鲜半岛寻找帮手,并相信当地人不会出卖他,且一定有肯和他一起冒死刺秦之人。

那位肝胆相照的大铁椎力士,甘愿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和张良一同行刺,很难说不是一位对秦怀有国仇家恨的韩人。

沉钩历史,趣味无穷。

李白有一首《经下邳圯(yí)桥怀张子房》,与看官们分享:

李白赋诗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lingzx.com/jlxyy/134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