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古城,乃渝东名都。上束巴蜀,下扼夔巫 风景如诗,水土如画,为历来文人向往的地方 在显存的古代文人咏万州的诗歌当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万州八景”的 “万州八景”最早是宋代赵善赣任郡守所提出 那么究竟是哪“八景”呢? 都历摩天 景观位置位于现在万州长江以北 竺溪河(天仙湖)以南的北山 “都历摩天”,指的是都历山高插入云 明沈巨儒诗《都历摩天》是这样描写的: 天际孤峰一柱擎,诸峦罗列仙潮尊。 大江倒影虹跨涧,明月当空玉满昆。 何用仙人九节鞭,直探素女洗头盆。 巫峰十二参差立,共仰此山公领孙。 北山的半山,曾建道观,故名“北山观”。 北山踞县城之顶,俯压县城,先踞为胜。 明代万历六年(公元年)就在北山山半建了石城, 是军事性的防御建筑。 清末民初,石城建了庙宇“昭明宫”, 现已改建为“弥陀院”。 从长江下行在江上远望万州,都历山浮若圆珠, 这种景观平时不见,而常出现于雨中。 由于烟雨,都历山腰云雾缭绕, 都历山顶圆珠似的浮于云雾之中, 呈现出“浑若圆珠”的景象。 清李鼎元有诗云: “路人巴东好处好,万州廓外最清奇。 南山云接北山雨,正是寒江欲暮时。” 这后两句的景色, 就是都历山“浑若圆珠”的时候。 竺溪河为三峡库区蓄水前的叫法, 如今三峡库区蓄水后,竺溪河水面宽广, 万州政府在竺溪河口内侧狭窄处修建了一处堤坝, 竺溪河变成了现今的天仙湖。 秋屏列画 景观位于长江以南的南山。 秋屏列画是指对江的翠屏山, 古时绿化很好,郁郁葱葱,叠翠如屏, 极目远眺,恰如屏障,直如一幅图画。 孙本卓《南浦八景秋屏列画》写道: 爽挹西山景,屏开玉器浮。茂林迷古诗,小港杂渔舟。 翠列千岩晓,红深万树秋。天然图画好,清宓与营丘。 南山正对着旧县城的南门, 县衙门座北朝南,翠屏山恰似一面绿色屏墙对着县署, 长江河段到了这里转流向东北。 峨眉碛月 景观在南山脚下, 水落时出现一弯大碛坝, 形如娥眉,细石斑斑,极为可爱, 峨眉碛成为八景之一, 与当地民俗有关。 据记载, 万州人每年在正月初七日(人日): “乡市土女渡江南峨眉碛上, 作鸡子卜击小鼓唱竹枝歌。” 所以人们对峨眉碛十分钟爱。 清李鼎元诗《峨眉碛》: 仲春暖似夏初时,万县桐花开满枝。 夜半山岈残月吐,一痕沙碛画娥眉。 岑洞水帘 景观在南山江边一个岩嵌,是一个溶洞, 《方舆胜览》记载: “洞广六十余丈,深四十余丈,石岩盘结如华盖, 左右方池泉涌出岩际,松竹藤萝,真神仙窟也。” 隋末时 有名岑道愿者因避乱由江陵溯江而上至南浦, 爱石龛幽静,遂隐居此洞,遂名岑公洞。 岑道愿“爱石龛幽静,遂居其下,片衣粒食,悉无所营, 时已百余岁,肌肤若冰霜,宴坐二十年兀然化去。” 宋黄庭坚、陆游, 清王渔洋均有游岑公洞之诗。 现洞内尚存宋以来石刻多幅。 西山夕照(白岩仙迹) 景观位于长江以北的西山。 有“西山夕照”和“曲水流觞”两景, 如西山列为“西山夕照”和“白岩仙迹”两景, 则共为三景。 “西山夕照”有的称为“白岩仙迹” 前者按自然景观命名, 后者指诗仙李白曾在此读书一事。 清丁风皋万县八景诗《西山夕照》: 西山迎爽气,霁景夕阳殷。 散绮收前壑,余霞浸一湾。 脚垂新雨歇,舍返片云闲。 明月招邀上,诗仙映醉颜。 清万县知县陆玑登太白岩有诗刻壁,文如下: 丙辰既望独游太白岩题壁 树梢高处露瑶宫,梯石层岩曲折通。 一道红阑新补景,春游宛在画屏中。 岩谷云多石气凉,在山养性出山忙。 问谁不爱烟霞痼,随处安心别有乡。 咸丰六年仲春陆玑题子承绳侍 曲水流觞曲水指高笋塘边的流杯池, “曲水流觞”指古代一种风俗,称“修禊事”, 即每年三月上巳日, 到流水边洗足饮酒, 以求消灾祈福。 此处流杯池也是建造于宋代, 是当年太守束庄所凿, 备邦人岁修禊事之用。 有的人又将鲁池与曲池合称为“鲁池流觞”, 清同治《万县志》题名为“鲁池流杯”。 古代称高笋塘为西山北麓, 西山公园为西山南麓, 故归于西山。 清刘高培万县八景诗《曲水流觞》: 学士重相知,怡情及浒濞。 浮杯捉月来,飞羽乘槎至。 酣兴峡浪回,倾斗滟滪渍。 愿与苏黄偕,临流载举觯。 天城倚空、仙桥虹济 天城倚空、仙桥虹济 位于北山以东的天城山。 两景, 即“天城倚空”和山下苎溪河(天仙湖)上的“仙桥虹济”。 天城倚空是指天生城。 它是一座山,在苎溪河东, 与都历山、太白岩遥遥相峙。 天生城奇峰突起,十分险峻雄伟。 四周都是绝壁,无路可登, 只有前、中、后三座寨门可通, 在古代是一个天然的军事要塞。 天生城前寨门上有清咸丰三年(年)重建时的门额, 题为“天生城”。 据《华阳国志》载, 刘备曾在此屯兵, 因此又名为“天子城”,亦名“天城”。 天生城在南宋末年, 是南宋守将上宫夔抗元军的据点。 天生城和合川钓鱼城、忠县黄(皇)华城等, 都是宋军最后陷落的抗元据点。 清丁风皋万县八景涛《天城倚空》云: 万仞奇峰没,凌虚气象雄。 如墉凭地险,累卵自天工。 鸟道余丹壁,松关款碧空。 星辰梯接步,引览极巴东。 “仙桥虹济”亦名“石琴响雪”, 即苎溪上的自然天桥————天生桥, 那是一块横亘在苎溪上的自然巨石。 传说李白在西山读书时曾到天生桥漫步, 故天生桥又名天仙桥。 桥内侧有清雍正年间夔州府杨本源题刻“响雪”二字, 和摩岩刻“石琴”及“天倦桥”等。 苎溪河是一条季节性山溪水, 春夏之间, 涨水时桥上瀑布飞悬, 渍流如雾似雪, 枯水时刻,流水叮咚有声, 酷似琴音,故名其为“石琴响雪”。 明杜应芳《天生桥》诗这样写道: 灵根穿地起,神斧画天通。 龙卧雷奔壑,鲸天雪渍空。 平能舒险仄,坚不受磨礲。 应与银河接,还期黄石逢。 万州八景是历史产物, 但随着时代发展, 景物变迁和三峡工程修建, 城市面貌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旧时的八景已经很难在如今的万州寻觅到了。 为了发扬万州的文化底蕴, 万州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融入了“万州八景”: 例如组织了百余名艺人 在北滨大道的石栏上刻上“万州八景”的画面。 除此之外, 江南新区的南滨公园还还原了“万州八景”, 将“万州八景”的内涵融入南滨公园的建筑物, 体现悠久的万州历史文化底蕴。 来源:旅游万州 赞赏 长按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