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这一天,奶奶总会认真地准备。去市场买回新鲜的粽叶,用清水把粽叶冲洗得干干净净,淘净糯米,将各种材料备齐,坐在小板凳上开始包——那动作行云流水,宛如音乐家在拨弄心爱的乐器,令人着迷。 大概半晌功夫,贪玩的我就会被粽子诱人的香味勾到锅台边,奶奶掀起锅盖,热气卷着香甜味扑面而来。奶奶眯缝着眼,用长筷夹起一个,放进提前准备好白糖的碗里:“慢点吃,小心烫。” 长大以后想起,端午的第一个粽子,总是吃进了我的肚子里。 后来,我才知道粽子有甜咸,端午有南北。我对这个传承千年的古老节日,也有了不少新认识。不知从何时起,种种习俗与说法似乎被忽略,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粽子节。 但在我心中,随便买个粽子吃吃根本不算过端午!有关端午节那些事儿,你确定你都知道吗?今天小艺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可能不是人人都知道的端午“里历史”。 韩国人拿端午申遗是什么鬼?这里要澄清一下,韩国没有把端午节申请为文化遗产,而是韩国江陵市每到端午节有个庆祝端午的端午祭,有很多传统的表演,集会,每年有上百万世界各地游客去看。本来每到端午,朝鲜族都要庆祝,但后来慢慢各地就消失了,只有江陵把这个习俗完整保存下来。 在端午祭中,保留了朝鲜民族古代的很多传统,是反映朝鲜民族历史的镜子,所以韩国把端午祭这个活动申遗,而不是端午节。 韩国人并不知道屈原是哪位,也不了解粽子的滋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咱的端午节也在顺利的在年登上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各位放心。 屈原和端午,鸡和蛋谁先有?很多人可能以为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或者伍子胥,或者曹娥),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江上划船,驱赶那些鱼虾蟹,让它们不要去吃投江屈原的遗体。 实际上这真是本末倒置了……首先要搞清楚,是屈原他老人家“选择了”端午节这天投江(或者说正好吧),而不是因为屈原那天投江了,所以才有的端午节。屈原曾写过《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讲的就是驾龙舟荡于江上,将一些器物(如玉佩)扔到江中纪念某人的诗。而早于屈原很多年的西周《穆天子传》里面也写到过“天子乘鸟舟、龙卒浮于大沼”。可见驾舟这事儿,真的比屈原投江早太多年了。 端午除了划龙舟,还有别的运动吗?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端午节和运动的关系由来已久,如果说古代的中国有什么像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大型体育节日的话,那绝对非端午节莫属。 从古至今,在端午节这天,各地的习俗大都跟体育有关,比如我们都熟知的赛龙舟,又或者北方人可能会知道的射柳,斗草(民间其实就是拔根儿……)。 抑或是我们已经不太熟悉的马球等,都是端午的传统习俗。可以说端午节这天的氛围,就像是全民运动会一样。 运动完饿了,最后来上俩粽子,饮杯雄黄酒,端午大满足…… 虽然端午节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但是有个词形容咱中国叫地大物博,地方大了自然就会有差异,不同地区过端午节的风俗简直天差地别。 端午除了粽子,还有什么可吃的?除了必吃的各类粽子之外,端午的食谱上还有不少好吃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北方叫“麻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端午节早晨,一般家庭都要煮鲜蛋或咸蛋与粽子作早餐。有的家庭则备‘草头汤’(黄金山、金银花藤、花麦肾、白无藤等十多味挥发性中草药混合而成)煮蛋以及给小孩、成人沐浴,据说可清凉解毒、驱暑避热。”“粽子节除了粽子之外,印象里只有艾草熏人的气味,小时候家里住在农村,住的都是平房,一到端午爷爷就会拿一把艾草,走遍整个屋子,把屋里都熏上一遍艾草,虽然烟熏火燎的,可是晚上真的没有蚊子可以好好睡个觉。” “端午节,划龙船啰。沙田大澳这些地方,搞了个龙船赛,每年好多人去的了。” “端午节啊,就记得小时候每次端午都会跟妈妈回姥姥家,家里的小姨也都会回来。那个时候年纪小啊,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结了婚,还没到端午呢,就被催着回娘家,后来知道这叫什么躲端午,真是有意思。” 糖糖“我们这端午节小孩最高兴了,有个习俗叫撞蛋,或者叫斗蛋。朋友们会把妈妈和奶奶煮的鸡蛋,放在一个网袋里,挂在胸前,和其他朋友互碰,比比谁的蛋壳比较硬。” “端午如果不是吃粽子,而是吟楚辞纪念屈原的话,中国的历史会不会不一样?——会的,人们会把端午节淡忘,人们只会记住能吃的节日。” 看来,不出去看看,就算再过上千年,都过不明白一个端午节哈。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