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荆州,古时又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中南部、地处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处。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万,其中中心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75万。下辖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华中农高区、纪南文旅区3个功能区。荆州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是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港口城市,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国中部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一、地名来历

一说为木名: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国号,亦得二名。”楚人在此立国,故称荆国,或称楚国。一说为山名: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故荆州之故地域,北及荆州(今湖北省漳西),南及衡山之阳。在这一广袤地域,或荆、或楚或“荆楚”、“楚荆”联称,历来通称。

二、历史沿革

1、春秋战国时属楚。楚文王元年(公元前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余年。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东西汉时皆属南郡。

2、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定治南郡。

晋永和八年(年),荆州定治江陵。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3、隋开皇二年(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二十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复称南郡。唐贞观元年(年)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年)山南道分为东、西道,属山南东道江陵府,设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后置荆南节度使。上元元年(年),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次年(年)罢都。

4、五代十国时(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国都设江陵。

5、明洪武九年(年)湖广行省改置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改属河南布政司;洪武二十四年(年)荆州府复属湖广布政使司。

6、清康熙九年(年)置上荆南道,驻荆州府;雍正十三年(年)上荆南道更名荆宜施道;光绪三十年(年)荆宜施道更名荆宜道。

7、民国元年(年)1月,荆州府裁府留县,所辖各县直属荆宜道;年荆宜道更名为荆南道;年8月复称荆宜道。年为湖北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年改为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8、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荆州专区),专署驻江陵县荆州镇。年5月26日,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改为“湖北省人民政府荆州区专员公署”;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

9、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三、旅游景点

1、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墙体保持完整,形制完备,在中国七大古城墙中排名第二,已经联合中国七大古城墙城市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荆州古城总面积4.6平方公里,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城墙四周原有东门(迎宾门)、小东门(公安门、水门)、北门(拱极门)、小北门(远安门)、西门(安澜门)、南门(南纪门)6座城门,除小东门外,其它五座城门都由两道门组成,有瓮城,建国后,又新开3座城门,分别是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均无瓮城,原来6座城门上都有城门楼,分别是宾阳楼、望江楼、九阳楼、曲江楼、朝宗楼、景龙楼等,其中以曲江楼和景龙楼最为出名。

2、章华寺。位于荆州市沙市区太师渊,为荆楚名刹,同汉阳归元寺、当阳玉泉寺并列为湖北三大丛林,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即年左右。清代章华寺重修。殿宇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山门、天王殿、财神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弥陀殿、藏经楼、禅堂、念佛堂、净月堂、斋堂、客堂、方丈室等主体建筑,规模巨大,雄伟壮观。整座寺庙为宫廷式建筑格局,布局合理,金碧辉煌。

3、荆州博物馆。位于荆州城西门内侧,是一座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与保护、考古发掘与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馆舍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由古建筑开元观、陈列大楼、珍宝馆、考古修复大楼、文物保管大楼、楚乐宫和办公楼等组成。开元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清时重修,现存山门、雷祖殿、三清殿、祖师殿等建筑物,是一组基本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

4、关公义园。位于荆州古城东南侧,东北紧邻荆州市护城河,南临学苑路,西临凤台路。园内矗立着世界最大体量关公青铜雕像,是世界和平艺术家、当代艺术大师、“福娃之父”韩美林的收山之作。雕像总高58米,寓意关公一生度过了58个春秋,重余吨,内部采用钢构固定,外贴0多片青铜片。关公圣像双目微醺,不怒而威,侧身迎风而立,右手拖一把70米长大刀,整个身躯如山峦般屹立。

四、著名人物

1、楚庄王:熊侣,楚穆王之子。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居于王位。楚庄王熊侣在前人的基础上,领导楚国当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

2、楚威王:芈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楚威王七年(前年)打败越王无疆,尽取吴地,在长江边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威王十年而卒,子楚怀王继位。

3、伍子胥:(前~前)。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名荒,因有功于周,被赐封为伍哲功,其子孙遂以伍为姓。春秋时楚国人。

4、岑参:(约~)唐代诗人。荆州人。岑羲之侄。少年孤贫,刻苦读书。天宝三年()进士,始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陆游称誉其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传世作品有后人所辑《岑嘉州诗集》8卷。

5、张居正:于嘉靖四年()出生在荆州城东门外的草市,明朝内阁首辅,字叔大,号太岳,少名白圭。参加郡试时,大司徒李士翔替他更名为居正。他厉行改革,于万历元年((提出“考成法”,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lingzx.com/jlxtq/12717.html
------分隔线----------------------------